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頭圖 | AI制圖
除了產能過剩,技術之爭便是光伏行業的焦點。
如果說,TopCon電池技術率先量產,讓電池技術之爭初見分曉;那么,顆粒硅開始放量,便拉開了硅料之戰的序幕。
就在年初的投資者交流會上,大全能源副董事長徐翔的一番話讓相關爭論的“戲劇性”進一步拉滿。
交流會上,徐翔明確表示:“如果顆粒硅能取代西門子法棒狀硅,那就是顛覆,而我們公司的價值就會變為零。”
現今,顆粒硅真的開始放量了。
一旦顆粒硅真成為主流,那么整個硅料行業的格局,恐生新的變化。
一、顆粒硅與棒狀硅的相愛相殺
一直以來,棒狀硅憑借品質高、工藝成熟是主流技術;而顆粒硅因很多技術瓶頸沒有被攻破,成為配角。
棒狀硅、顆粒硅的形態不同,主要因生產工藝不同。多晶硅生產技術主要有三氯氫硅法和硅烷流化床法,產品形態分別為棒狀硅和顆粒硅。其中,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出的棒狀硅需要破碎成塊狀才能供下游使用;顆粒硅形狀為球狀,無需破碎即可直接使用,避免了硅料的損耗。
因此,棒狀硅、顆粒硅也分為2個陣營,以通威、大全為代表的棒狀硅,以協鑫為代表的顆粒硅。
在業內普遍看好棒狀硅的情況下,協鑫科技放棄棒狀硅,全面押寶顆粒硅,產能、銷量有所提升,頗有彎道超車之勢。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23-2024年)》顯示,隨著2023年硅烷法顆粒硅產能和產量的增加,顆粒硅市場占比有所上漲,達到17.3%,棒狀硅占82.7%。
接下來,顆粒硅、棒狀硅必有一戰。那么,這兩種技術路線到底差在哪呢?
顆粒硅、棒狀硅技術之爭的關鍵在于品質與成本。
1.品質差距逐步拉近
高品質硅料的特性包括高致密率和低金屬雜質含量。致密率高的硅料在生產過程中能夠減少缺陷,提高產品的整體質量。
由于棒狀硅較為成熟,高致密率和低金屬雜質含量已經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
對于顆粒硅,早在2021年6月,隆基綠能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顆粒硅有四個缺點:金屬含量高,碳含量高,有粉料,含氫。隆基表示,如果缺點能夠低成本地解決,公司愿意使用,目前有小批量應用。
另外,先前顆粒硅的濁度問題尤其突出,使用比例增加會導致斷線率顯著上升,導致產品品質問題。
可以看出,金屬雜質高、拉晶不理想,一度成為隆基等光伏巨頭不愿采用顆粒硅的重要因素。
然而,隨著顆粒硅工藝的持續精進,其商業化前景再度出現轉機。
在金屬雜質方面,2024年7月,協鑫顆粒硅5元素總金屬雜質≤0.5ppbw(即ng/g)的比例為95.8%,18元素總金屬雜質≤1ppbw的比例為77.8%。
在拉晶斷線率方面,2024年7月,公司濁度<120NTU的產品占比99.9%,100%使用顆粒硅的拉晶斷線率與棒狀硅差距縮至1個百分比以內。
2.顆粒硅成本占優
除了品質,成本對于下游廠商也至關重要。
根據協鑫科技數據,顆粒硅生產成本已經降低至35.9元/kg,而根據Solarzoom同期數據,棒狀硅生產成本約39.12元/kg,顆粒硅成本已經低于棒狀硅近10%。
在售價方面,據infolink數據顯示,截至10月16日,多晶硅致密塊料的均價為40元/kg,多晶硅顆粒料的均價為36.5元/kg。可見,顆粒硅的售價低于棒狀硅近10%。
由于工藝的不同,顆粒硅的成本優勢主要體現在電耗端。與改良西門子法相比,顆粒硅采用的硅烷流化床工藝僅需三步流程,減少了精餾、尾氣處理、破碎整理的環節,降低了生產電耗。
據有關機構統計,2023年棒狀硅綜合電耗57kwh/kg-Si,而協鑫科技顆粒硅電耗為13.8kwh/kg-Si。以包頭電價0.33元/kwh計算,顆粒硅電耗端可降本14元/kg。
綜合來看,顆粒硅與棒狀硅的品質差距正在拉近,而成本低于棒狀硅10%。
二、必有一劫
除了企業在產品上“自嗨”,新產品得到下游客戶的認可,才能真正成為主流。
在客戶認可度方面,顆粒硅已經受到更多的下游企業認可。
近日,協鑫科技的高管公開表示,公司的每月銷售1萬噸顆粒硅到現在每月銷售3萬多噸顆粒硅,月銷量翻了近三倍。此外,在一些光伏企業中,顆粒硅的使用比例每個月都在不斷提高。
據公開消息,在2024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TCL中環表示,目前行業內顆粒硅的使用比例約為25%,中環可以100%使用顆粒硅,與西門子做出的產品一致,并且不存在N型、P型的使用差異,N型也可以100%使用顆粒硅。
不得不說,TCL中環對顆粒硅的認可,讓顆粒硅頗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味道。
而眾多光伏企業愿意切換顆粒硅的動力,就是成本。
在未來降本方面,協鑫表示,今年9月份以后,協鑫顆粒硅隨著技術的提升和前期新建產能的快速釋放,現金成本將降至30元/KG以內。
按目前的產業趨勢,顆粒硅未來有望逐步蠶食棒狀硅的市場份額。
據CPIA曾預測,2030年顆粒硅的占比將不足25%。現今,已經有機構認為,2025年顆粒硅的市場占比將超過30%。
換句話說,未來顆粒硅憑借成本優勢取代棒狀硅,并非沒有可能。
新舊交替,硅料之爭已經拉開序幕。
而大全能源的高管的那句,“如果顆粒硅能取代西門子法棒狀硅,那就是顛覆,而我們公司的價值就會變為零”,恐將照進現實。
目前來看,能夠生產顆粒硅的廠商并不多。據華夏能源網統計,2023年布局顆粒硅的企業僅為7家。
在產能過剩、各廠商相繼控產能的背景下,顆粒硅的產能釋放也不會那么快,也給大全能源為代表的舊勢力應對的機會。
而顆粒硅的技術壁壘并不低,舊勢力在短時間內難以切換新的技術路線。
這樣來看,大全能源為代表的舊勢力,終將難逃此“劫”,或許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照,文內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