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精練GymSquare,作者:芷若,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精練GymSquare,作者:芷若,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雙十一消費狂歡在即,但狂歡的熱情卻不復往年。但中高端運動品牌的銷量,似乎正逆勢上揚。
據天貓數據顯示,開賣一小時內,有12個戶外運動品牌銷售額破億,較往年,多個中高端品牌位列其中。
在戶外品牌銷售榜上,北面高居第一,KOLON SPORT、哥倫比亞、凱樂石、CANADA GOOSE和始祖鳥均躋身銷量前十,中高端運動品牌幾乎占據了榜單的半壁江山。
雙十一運動品牌的天貓銷售榜單
即便是均價破千的品牌猛犸象,僅用20分鐘就超越了去年4小時的銷售額。
與以往低價囤貨的消費形式不同,當下的消費者更傾向“少而精”的高品質消費。這也似乎折射出一種新的消費觀:理性奢侈、選擇性消費。
在人人喊“省錢”的時代,“要買好但不能買貴”依舊是消費者的購買理念。
降價、折扣等優惠力度,并沒有給所有運動品牌都帶來利好。面對經濟放緩、消費者支出縮減,即便在被稱為“體育大年”的2024,也依舊止不住部分品牌的業績下滑。
快時尚如Zara、H&M的頹勢難以逆轉,Nike在大中華區的增長同樣承壓,而諸多淘系運動服飾品牌的悄然消失,幾乎鮮少有媒體報道。?
但在細分市場下,中高端運動品牌卻打出一片天地。
戶外熱,讓多個品牌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也獲得強勢增長。與此同時,奢侈品行業遇冷,也讓中高端運動品牌接棒奢侈品的位置,成為中產群體的性價比之選。
為什么消費降級的當下,購買中高端運動品牌的人仍在增長?或許這與其說是消費降級,不如說是消費平移。
一、消費降級,中高端品牌卻俘獲更多客戶
“購物車里的商品變少了,但品質卻變好了”。
降低消費成本的消費者們,卻沒有就此放棄中高端品牌。戶外運動品牌再次成為本次雙十一的強勢銷量黑馬,也讓它迎來了“銷售黃金期”。
在官方公布的運動品牌銷售榜上,Nike、FILA、adidas、李寧和安踏毫不意外地依次斬獲銷量榜單的Top5。
但值得關注的是,品牌lululemon、JORDAN和迪桑特作為中高端線的代表,緊接其后,在運動品牌和運動戶外品牌銷售榜上,均進入榜單Top10。
“寧缺毋濫、精準消費”,讓消費者的目光瞄準了中高端運動品牌,更大的優惠機制,更具性價比的產品價格,也讓更多新貴品牌在此次大促中獲得爆發式的銷量增長。
從品牌細分來看,在開售一小時內,薩洛蒙同比增長超60%,Wilson同比增長超過40%,四小時后,品牌KOLON SPORT同比增長了85%,昂跑同比增長了30%。
這一趨勢反映了運動消費的結構性轉變,消費降級,并不代表消費者要被迫選擇廉價的產品。雖然整體消費在降低,但對于中高端領域的需求始終存在。
在GymSquare的一項調研中,在一線城市,有超過40%的健身者,一周半數以上的時間偏好穿lululemon、On、始祖鳥等新銳品牌。同時,有35%的受訪者年運動服飾花費金額在3000元以上。
即便經濟下行,消費者的品牌購買偏好卻沒有改變。“要買就買好的”消費習慣的貫穿,也歸咎于運動長期主義下,消費者對于運動、生活品質的不屈就。在疫情后,國內外中高端運動品牌都瞄準了國內市場這塊尚未飽和的藍海,新貴品牌加速布局,資深品牌迅速擴張,尋找下一個細分市場。
曾經水土不服的加拿大高端品牌始祖鳥,直至2024年被安踏收購后,盤活了其在國內的市場,至今在大中華區的增長已超過50%。
從專攻女性瑜伽賽道,到入局男性市場的品牌lululemon。在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第11年,數據顯示,其在中國市場的收入占比從2021年的7%增長至2023年的10%。在2024財年發布的Q2財報中披露,中國內地的凈收入已同比增長34%。
海外品牌的強勢來襲,本土品牌也開始借鑒它們的營銷和定位策略,通過推出高端線來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場定位。由此,中高端市場也占據了更大的營銷市場。
細分賽道下,中高端品牌有更固定的消費群體。
以滑雪、越野、網球等戶外運動的興起為例。滑雪愛好者紛紛選擇迪桑特、跑步愛好者偏愛昂跑、戶外黨青睞始祖鳥,鄭欽文奪冠也讓Wilson的網球拍銷量暴漲20倍。
因此,中高端品牌憑借其專業性和品牌定位,贏得更穩固的特定消費人群。
二、“買好不買貴”聰明消費而非沖動消費
“降級的是消費,而不是消費者的欲望”,在理想的購物清單中,中高端品牌始終占據一席之地。
一方面,面對大力度的折扣,中高端品牌是比平價衣服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以凱樂石為例,一款男式登山外套,在雙十一平臺滿減、優惠券的疊加下,以原價85折的價格就能拿下,在直播間還有單筆滿贈、抽錦鯉等優惠活動。
從曾經排隊4小時買加拿大鵝,到如今大促下,中高端運動品牌銷量的增長。消費者眼中的性價比,“永遠是以更優惠的價格,買到他們想要的,更好的產品”。
雖說消費降級,但物價卻在經歷通貨膨脹,同樣的沖鋒衣每年價格都在水漲船高,在大促期間買一件高端的運動服也成為了變相的投資。
換一個角度來說,產品的使用率和持久度,也是判定它是否具有性價比的因素之一。
在社交媒體上,面對雙十一折扣,有人提出這樣一種疑問,“花同樣的錢,是買一件貴價的衣服,還是買多件平價的衣服更值得”。
評論區一邊倒地選擇了前者,更有消費者現身說法,“去年雙十一買了多條便宜的瑜伽服和瑜伽褲,但最終使用頻率卻及不上一條lululemon的Align”。
高端品牌擅長“造神”,而低端品牌善于“復刻”。
例如始祖鳥攜手Skip公司推出的MO/GO動力外骨骼褲,通過科技產品結合服裝的方式,是提高腿部力量減少肌肉疲勞的新嘗試;昂跑的鞋面噴織科技、中底科技等均讓他們成為同類產品中不可替代的標桿產品。
中高端線它不僅是在設計上注重功能性和體驗感,同樣也兼顧持久和耐用性。綜合的價值輸出是平價市場所難以媲美的。
相比于無腦買一堆平價產品,花更多的錢買一件好的運動服,反而是一種節省。
另一方面,中高端運動品牌是大眾花錢就能買到的輕奢感。
在消費者的認知中,中高端品牌始終代表了一種消費力和身份認同,或是一種高層次的消費體驗。就像帶蘋果手表、穿昂跑、始祖鳥,就會被定義為是中產群體。穿什么,也就成了消費者出門在外的門面。
即便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消費者依然渴望在有限的預算中,實現對品質生活的追求,而中高端品牌正是這種理想的載體。
此外,中高端品牌還在不斷強化其服務和理念,給足消費者平價市場所沒有的情緒價值。
比如,NIKE舉辦的女生節線下活動,主題“管什么分寸”,向消費者展現女性力量,打破偏見,還有品牌Skims關注女性需求,始終圍繞女性所需去塑造符合她們的產品線。
從理性消費、價值評定到情緒滿足,中高端品牌吸引消費者的不只是產品,而是通過細致入微的市場洞察,牢牢把握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貼心的服務,從而在競爭市場中保持不敗之地。
三、運動是中產的自我表達運動品牌也是
中產用參加貴族運動來標榜自己的社會定位,而運動品牌則是通過價格、產品和營銷來吸引這一特定消費群體。
在高度同質化的市場中,“運動品牌更需要一個給消費者購買的理由”。
不少中高端品牌已然在尋找差異化的路徑,它們往往通過聚焦特定運動領域來塑造獨特的品牌形象,建立清晰的市場定位。
正如目前盛行的戶外運動,像迪桑特的滑雪系列、Wilson的網球系列以及Alo Yoga的瑜伽產品,不僅讓消費者精準感知到品牌的專業性和獨特定位,也精準鎖定了目標消費群體。
從運動打造的細分賽道,使消費者迅速在品牌和自身運動需求之間建立關聯,這種差異化的定位也讓不少中高端品牌在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
縱然,當前的運動消費市場發展勢頭正盛,許多新貴品牌增長迅猛,但失去重點和定位的品牌,依舊會陷入市場的泥潭。
擅長做產品的中高端品牌,更善于講故事。印象深刻的品牌,往往都有一條耳熟能詳的Slogan。
提到“Just do it”,Nike的標識就會躍然腦海,每到大賽時分,李寧的“一切皆有可能”就會成為運動員和觀眾的激勵話語。
中高端運動市場之所以能贏得消費者,關鍵在于,在產品和服務之前,它已經通過廣告詞、故事化營銷拿下了消費者的心智。
無論是消費降級,還是限時大促,中高端品牌的獨特性始終是一種稀缺資源。產品或許能找到平替,但給消費者帶來的專業體驗、滿足感和認同感卻沒有平替。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精練GymSquare,作者:芷若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