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生物世界,作者:王聰,編輯:王多魚,題圖來自:AI生成
對于急性自發性腦出血,經過證實的治療方法很少,而且它們都以減少血腫擴大為目標。中藥“中風醒腦方”,是由國醫大師陳紹宏教授驗方制成的一種中藥醫院制劑,主要成分為紅參、三七、川芎、大黃,在臨床上用于急性腦出血治療超過20年時間,被認為可以促進血腫的吸收和減輕神經炎癥。但對于傳統中藥而言,如何科學評價其藥效,一直是醫學領域的一大挑戰。
近日,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宋莉莉教授、Craig Anderson教授團隊及廣東省中醫院郭建文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了題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YTF-919 (Zhongfeng Xingnao oral prescri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傳統中藥中風醒腦方治療急性腦出血:一項多中心隨機、安慰劑對照的雙盲臨床研究)的臨床研究論文。
這項大規模、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臨床試驗表明,傳統中藥復方“中風醒腦方”對中度至重度腦出血患者的功能恢復、生存期和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的影響,與安慰劑并無差別。
為了評估“中風醒腦方”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團隊在中國26家醫院開展了一項歷時三年的前瞻性、大規模、多中心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試驗。
研究團隊納入了在癥狀發生后48小時內被診斷為有癥狀的自發性腦出血(經腦影像學證實)并導致中度至重度神經功能缺損的成年人(年齡≥18歲),神經功能缺損的定義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評分至少為8分或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評分為7-14分。
“中風醒腦方”與安慰劑在外觀、嗅覺、味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參與者無法分辨二者。參與者被1:1隨機分配在一天內每8小時口服33mL“中風醒腦方”口服液或安慰劑(如果參與者吞咽受損,則通過鼻胃管給予25mL,每6小時一次),持續28天。
2021年11月24日至2023年12月28日,在1648例符合要求的參與者中,817例被隨機分配至治療組,831例被隨機分配至安慰劑組。在接受任何治療之前,治療組有2例患者,安慰劑組有5例患者退出,因此,最終有1641例參與者(治療組815例,安慰劑組826例)獲得了主要結局數據。
該研究是中藥在腦出血治療領域中規模最大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這一大規模樣本量,為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奠定了基礎。
該研究使用健康效用加權改良Rankin量表(UW-mRS)來評估主要療效,在改良Rankin量表(mRS)的基礎上結合了參與者對自身健康狀況的主觀感受,從而使評估結果更為全面。改良Rankin量表(mRS)是一種七類別量表,被廣泛應用于評估中風患者的疾病程度,0分表示無癥狀,6分表示死亡,分數越高越嚴重。此外,研究團隊還關注了參與者的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生存率、健康生活質量以及180天隨訪情況。
結果顯示,在第90天時,治療組和安慰劑組的UW-mRS評分分別為0.44分和0.44分。在校正后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中結果一致。在亞組分析上,治療效果在血腫體積和血腫位置方面展現出了顯著異質性。在安全性方面,治療組和安慰劑組在嚴重不良事件方面無顯著差異。
90天時的mRS評分分布情況
總的來說,這項大規模、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臨床試驗表明,傳統中藥復方“中風醒腦方”對中度至重度腦出血患者的功能恢復、生存期和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并無影響。這項研究結果也再次表明,需要進行嚴格的隨機對照試驗來評估現有療法的有效性,包括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的傳統中藥。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宋莉莉教授、Craig Anderson教授、廣東省中醫院郭建文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郭建文、武曼麗、王豆、陳曉英、趙洋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論文鏈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4)02261-X/abstract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生物世界,作者:王聰,編輯:王多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