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學術經緯 (ID:Global_Academia),作者:藥明康德內容團隊,題圖來自:AI生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體重指數(BMI)≥30 kg/m2為肥胖。按照這一標準,全世界范圍內大約每8名成人中就有1人為肥胖患者。作為一種慢性代謝疾病,肥胖有多種多樣的并發癥,常見的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脂肪肝等,這也是肥胖需要治療的原因。
治療肥胖和改善健康的一個主要目標是減輕體重。為此,很多人的首選是調整生活方式,例如增加運動、節食或改善營養等。如果僅通過生活方式干預無法達到治療目標,現在也有不少藥物可以選擇,例如當紅的司美格魯肽。此外,袖狀胃切除術、胃旁路術等外科手術也可有效減重。
然而,經常減肥的朋友們都知道,無論是節食、運動還是藥物,常常只能帶來短期減重,辛辛苦苦減掉的體重可能會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反彈。2001年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雜志》上的一篇論文盤點了29項長期減肥研究的結果,得到了這樣一組數據:減下去的體重在減肥2年后會反彈50%以上,5年后會反彈80%以上。
怎樣才能避免減肥后反彈?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先找出導致減肥后反彈的原因。有人認為,減肥期間對食欲的克制是難以長期維持的,可能在減肥結束后導致暴飲暴食;有些研究提示,節食減肥期間基礎代謝率變低,可能是恢復正常飲食后容易反彈的原因。
而根據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剛剛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減肥容易反彈可能還有更“深刻“的原因。在這篇論文中,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指出,肥胖的記憶會“寫進”細胞的表觀基因組,抵御體重減輕,并加速體重反彈。這一發現不免“扎心”,但是為未來開發更有效的體重管理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研究人員為了確認人體在明顯減重后是否還會保留肥胖狀態時的特征,采集了20名肥胖患者在減重前后的白色脂肪組織樣本,這些參與者均在減肥手術后達到了明顯的減重效果,BMI至少減少25%。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采集了18名從未肥胖過的正常體重者的白色脂肪組織樣本,作為對比。
隨后,研究人員使用單核RNA測序分析了這些樣本,檢查每個細胞的基因表達和轉錄特征,并匯集了脂肪細胞的數據進行差異基因表達分析。與正常體重者相比,肥胖個體的脂肪組織有很大的變化,尤其是脂肪細胞的很多基因在轉錄水平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意味著脂肪細胞代謝和功能相關的通路發生了持續下調,而促進炎性和細胞凋亡的相關通路持續上調。但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轉錄變化不僅發生在個體處于肥胖狀態時,其中相當一部分基因的轉錄變化在減肥手術后兩年仍然存在。
也就是說,盡管體重顯著下降了,細胞內的肥胖記憶沒有消失。
▲肥胖患者通過減重手術減輕體重后,脂肪組織保留著肥胖狀態時的細胞轉錄水平(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研究人員通過高脂飲食構建了一批肥胖小鼠,對瘦小鼠、胖小鼠、曾經胖過又減肥成功的小鼠也做了類似分析,同樣發現小鼠體重明顯減輕后,其脂肪組織仍然保留了肥胖狀態的細胞轉錄變化。在小鼠中,他們進一步發現了脂肪細胞中的表觀遺傳變化,這些變化可以解釋體重減輕后一些代謝過程(如脂肪酸生物合成和脂肪細胞形成)還持續受損。
▲表觀遺傳學分析顯示,小鼠減肥后,脂肪細胞內保留著基于表觀遺傳變化的肥胖記憶(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總之,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脂肪細胞和其他細胞類型中存在‘致肥記憶’(obesogenic memory)。這種記憶主要基于表觀遺傳發生的穩定變化。”作者在論文中總結說道,“這些表觀遺傳變化似乎為細胞在致肥環境下的病理反應提供了條件,導致常見的節食后體重反彈現象。”
根據這項研究,要取得減肥的長期成功確實十分困難。不過,研究人員也從中看到了克服反彈障礙的方向,“未來,以脂肪細胞和其他潛在細胞的這些轉錄變化為靶標,或可改善長期體重管理和健康結局。”作者指出。
雖然減肥后反彈難以避免,而且有很大的個體差異,但我們仍然可以做一些行為和生活方式調整,而且從減肥期間就要開始,這樣后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反彈。
參考資料:
[1]Laura C.Hinte et al.,Adipose tissue retains an epigenetic memory of obesity after weight loss.Nature(2024)DOI:10.1038/s41586-024-08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