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世界科學,編譯:希區(qū)客,題圖來自:AI生成
科學新發(fā)現往往從“反常”里開始。
幾十年前,美國紐約一家精神病治療中心的研究者通過尸檢發(fā)現,癌癥與阿爾茨海默病(AD)似乎呈負相關:AD患者的癌癥發(fā)病率顯著低于非患者。
2012年,布列根和婦女醫(yī)院的簡·德賴弗(Jane Driver)等人發(fā)表論文稱:通過對1278名65歲及以上的參與者開展平均長達10年的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相較無癌癥病史的人,癌癥幸存者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降低了33%。
這些發(fā)現很有意思,不過學界呼吁大家保持謹慎態(tài)度,并指出其中可能有幸存者偏差:曾患癌癥的人更難活到會遭遇阿爾茨海默病的年紀。
后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對癌癥與阿爾茨海默病間的關聯進行更詳細分析,并完成了更具說服力的研究。
2024年7月,《阿爾茨海默病預防雜志》(The Journal of Preven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報道了迄今最大規(guī)模的研究。文章以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確診癌癥的病人后遭遇癡呆的風險較低。
布列根和婦女醫(yī)院阿爾茨海默病研究與治療中心的一名醫(yī)生通過PET掃描指出了阿爾茨海默病證據
其作者團隊來自帝國理工學院,由癌癥流行病學和預防學系主任埃利奧·里博利(Elio Riboli)領銜。
他們查看了英國國家醫(yī)療服務體系(NHS)中300多萬名60歲及以上人士的健康數據,并對他們開展平均9.3年的跟蹤(同時格外注意糾正潛在偏差)。
最終分析結果表明,癌癥幸存者相較無癌癥病史人士,罹患年齡相關性癡呆的風險降低25%。在最常見癌癥類型,包括前列腺癌、結腸癌、肺癌和乳腺癌中,此負相關性也成立。
肯塔基大學教授艾琳·阿布納(Erin Abner)表示:“癌癥與阿爾茨海默病之間的反向關系非常有趣,而且它很早就被我們意識到了。許多人質疑它,并努力尋找這種負相關性的其他解釋,但即使考慮到混雜因素,它也依然成立。”
兩年前,阿布納就曾發(fā)表臨床證據證實上述負相關性。不同于前文介紹的流行病學研究,她與同事關注AD患者的大腦尸檢結果。
“我們發(fā)現,‘患癌與腦中淀粉樣蛋白病理水平更低’這兩件事之間存在相當一致的關聯。”
更有趣的是,與癌癥的負相關性只對阿爾茨海默病成立,跟其他類型的癡呆都沾不上邊。(許多先前的流行病學研究并未區(qū)分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年齡相關癡呆癥。當然,大多數老年癡呆癥病人都患有阿爾茨海默病。)
有癌癥病史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病風險更低,這句話反過來說同樣成立。
前文介紹的德賴弗等人的2012年研究指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受癌癥侵襲的風險也降低了。后來一項針對意大利北部100多萬居民的調查結果支持德賴弗的結論。近期韓國研究團隊也收獲類似發(fā)現,相較未患癡呆的人群,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遭遇惡性腫瘤的可能性降低了37%。(當然,一些質疑者猜測,癡呆癥患者可能更少接受癌癥篩查。)
里博利表示:“現在領域內大多數專家都認為這種負相關性真實存在,它的雙向性(bidirectionality)也得到證實。下一步工作是了解現象背后的生物學原理。”
有科學家推斷,癌癥治療本身可能影響癡呆風險。近年來,學界意識到炎癥是阿爾茨海默病發(fā)生和進展的核心過程,化療可能通過抑制炎癥保護神經元。
日內瓦大學醫(yī)院的一位科學家正觀察一名AD患者大腦的代謝和血流模式掃描圖
里博利認為,既然癌癥與阿爾茨海默病的負相關性是雙向的,那其中可能就存在某種潛在生物機制,能雙向地影響這兩組疾病。
帝國理工學院團隊通過基因分析發(fā)現了一套可預測癌癥風險增加的基因檔案——它也與癡呆風險降低有關。
里博利還舉了個例子:我們早就知道糖尿病人的總體患癌風險更高,但其中有例外,那就是前列腺癌風險反倒降低了10%~20%。
“為何會如此?大家努力追尋其中的風險因素,正如我們也同樣探索著癌癥和癡呆間的負相關性。此類工作有望揭示導致癡呆和阻止癡呆的分子途徑。”
癌癥與細胞生長失控有關,阿爾茨海默病則與神經元過度死亡有關。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的研究員樸美京(Mikyoung Park)最近發(fā)表綜述文章,探討了可能決定癌癥與神經退行性疾病負相關關系的分子機制——其中一些機制加強了對細胞死亡的抵抗力,另一些則導致細胞死亡風險增加。功能失調的線粒體(細胞的發(fā)電廠)可能提供了兩種疾病間的關鍵聯系。
揭示癌癥和神經退行性疾病間的負相關性或有助于治療和預防這些疾病。但仍有許多問題尚待解答。用阿布納的話說,癌癥和癡呆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疾病,目前缺少足夠數據來就其中任何一類給出有力結論。另一方面,在這兩類疾病的病理發(fā)展與癥狀出現之間都會有段很長潛伏期,由此也產生了關于二者負相關性的時間節(jié)奏的疑問。
資料來源:Are cancer survivors less likely to develop Alzheimer’s?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世界科學,編譯:希區(qū)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