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經濟觀察報 (ID:eeo-com-cn),作者:郭蓉
Temu和Shein在越南面臨的注冊風波仍在等待最終結果。
越南要求Temu、Shein和1688等跨境電商平臺在11月底之前,向越南工業與貿易部(下稱“越南工貿部”)完成業務注冊。在手續完成期間,這些平臺須暫停服務、商業和廣告活動。如果這些平臺在11月底前未能滿足規定要求,將被封鎖應用程序及限制域名。
Shein已經在越南運營了2年,Temu則于今年10月初剛剛進入越南市場。根據越通社11月11日報道,Temu、Shein和1688等跨境電商平臺在越南開展業務時,沒有向該國工貿部注冊。
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越南分會秘書長鄭東預計,“很多博弈已經完成了”,跨境電商平臺完成注冊問題不大。
但如果無法完成注冊,這些跨境電商平臺將面臨被禁止交易、封鎖域名的后果。鄭東說,域名封鎖會導致供應鏈中斷、倉庫積壓,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會擾亂企業在越南的商業規劃和戰略布局,使其前期投入的資源無法得到有效利用。對于Shein這樣已經在越南運營了2年時間且建立了一定供應鏈和物流體系的平臺,沖擊無疑是巨大的。
越南對跨境電商監管的加強并非孤例,過去一年,東南亞多國紛紛加強了對外來跨境電商平臺的監管。
印尼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東南亞跨境電商的重要基地。去年10月,印尼政府禁止企業通過社交媒體平臺進行電子商務交易,導致TikTok Shop在印尼短暫停擺。今年2月,以2.2億美元的對價收購了印尼本地電商Tokopedia后,TikTok Shop才得以重啟當地電商業務。
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會長王馨告訴經濟觀察報,東南亞各國加強監管的目的主要是兩個:一是保護本土企業利益,二是加強稅收監管。
風波始末
從11月初開始,Temu平臺用戶在訪問其網站或使用移動應用程序時,會看到一條彈窗提示信息:Temu正在與越南工貿部下屬的電子商務與數字經濟局合作,以提供在從事越南電子商務服務所需的手續。
越南工貿部副部長阮黃龍(Nguyen Hoang Long)在11月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該部已與跨境電商平臺等電商平臺代表接觸;越南稅務總局副局長邁松則強調了國外供應商在越南的義務。
目前,越南這輪對跨境電商的監管涉及多個方面:稅收、市場競爭、消費者權益保護等。
在稅收方面,越南財政部已指示稅務總局根據法律規定,在2025年1月30日前,要加快Temu2024年第四季度的收入和納稅申報。越南財政部還提出建議修改相關法律,要求電商平臺要負責代表平臺上的個體企業(賣家)進行稅收扣繳。
根據中國商務部官網轉載的新聞顯示,截至2024年10月,已有116家境外供應商通過越南稅務總局的電子信息門戶網站進行登記、申報和納稅。來自外國供應商繳納的稅額為19.774萬億越盾(約合7.8億美元)。
9月4日,Temu越南公司已通過越南稅務總局外國供應商電子信息門戶網站成功進行了稅務注冊,獲得稅號9000001289。此外,Temu越南公司已提交了其2024年第三季度的納稅申報表。10月24日,Temu向越南工貿部提交了有關跨境電商合規的正式文件。
在市場競爭方面,越南政府于2021年通過了第85號法令以規范電子商務活動,該法令已于2022年初生效。根據該法令,在越南提供電子商務服務的外國商家必須在越南工業與貿易部辦理注冊手續,并依法在越南設立代表處或指定在越南的授權代表,負責與國家監管機關協調,保護消費者利益,向工貿部提交關于年度經營情況和產品質量的報告等。
根據中國商務部官網轉發的新聞,11月5日越南工貿部電子商務與數字經濟局副局長黃寧在就Temu在越南違規運營等事件進行解讀時提及了上述法令,他表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電商平臺,在正式進入越南市場前須向越南工貿部進行運營注冊、須依法在越南設立代表機構或指定其在越南的授權代表,條件包括:電商平臺具有越南語域名、或有越南語顯示頁面、或在一年內來自越南的交易超過10萬筆。
對于此次的越南注冊風波,王馨說,部分平臺或許是希望在市場準入條件尚未完全明確或者嚴格執行的情況下,率先搶占市場份額。這種做法可以更快地獲取用戶、建立品牌知名度和供應鏈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
越南對跨境電商的監管還在不斷加強。越南工貿部為加強跨境電商管理,正積極推進一系列措施,包括向該國總理報告建議發布促進管理的公開電報、研究頒布《跨境電子商務專門法》和修改相關決定,還指示相關單位與海關總署協調加強監管等。
王馨說,在嚴格的監管趨勢下,Shein和Temu等平臺可能需要滿足諸多要求,如提供詳細的業務模式、商品來源、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內容,且要符合未來可能出臺的新法律規定,所以注冊過程可能還會面臨諸多挑戰。
東南亞電商加強監管
過去三年,以越南和印尼為代表,整個東南亞電商銷售額大幅增長,不僅成為中國跨境電商出海的第一站,也成為全球跨境電商平臺的必爭之地。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全球零售電商預測報告》,2023年東南亞電商市場收入為1139億美元,電商銷售額增長18.6%,遠超全球電商8.9%的平均增速。長城證券研究報告,近年來東南亞數字經濟規模維持雙位數增速,預計2025年將突破2950億美元,2023年—2025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達16%。
但近一年來,東南亞多國均加強了對外來跨境電商平臺的監管。
以印尼為例,2023年8月,印尼貿易部長祖爾基夫利·哈桑(Zulkifli Hasan)宣布,將限制價格低于100美元的進口商品在網上銷售,并要求這些商品獲得印尼國家標準(SNI)認證。2023年10月4日,受印尼禁止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進行商品交易的影響,TikTok Shop印尼站正式關閉,兩個半月后才在印尼恢復運營。
2023年10月,TikTok Shop在印尼受挫后,馬來西亞政府也曾要求TikTok就商品定價競爭和數據隱私問題作出解釋。
泰國對跨境電商的限制也在加強。泰國稅務局于2023年12月27日發布新規,要求電商平臺設立專門賬戶向稅務局提交電商賣家的收入信息,該規定自2024年1月1日生效。泰國政府于2024年6月20日宣布,自2024年7月5日起,對每筆不超過1500泰銖的進口產品征收7%的增值稅。
王馨說,東南亞加強監管的目的主要是保護本土企業利益和確保稅收。一方面跨境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對東南亞本土企業,特別是傳統的零售和制造業企業造成了沖擊。另一方面,跨境電商的交易模式使得稅收征管變得復雜,許多跨境電商平臺存在稅收漏洞,一些商家可能通過低報價格等方式逃避進口關稅和增值稅等稅收。東南亞國家為確保稅收,對跨境電商平臺加強了監管。
此外,東南亞國家越來越重視跨境電商對本國經濟、消費者權益和市場秩序的影響。因此,監管內容涵蓋多個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市場準入、稅收征管、消費者保護和數據安全等。
王馨認為,在這一情況下,出海東南亞的跨境電商平臺需要高度重視合規建設。
王馨建議,首先平臺企業需要建立專門的法務團隊或者咨詢當地的法律專家,及時了解和掌握東南亞各國的法律法規變化,確保自身的業務運營符合當地的法律要求,在每個進入的國家都按照規定完成商業登記、稅務登記等手續。其次,平臺企業還可以通過與當地企業合作的方式,更好地融入當地市場。再次,平臺企業應該在數據安全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加大投入,建立安全的數據存儲和傳輸系統,嚴格保護消費者的個人信息。
王馨認為跨境賣家也需要了解并遵守平臺的規則和當地的法律法規;在商品選擇上,要確保商品質量符合當地的標準,避免銷售侵權和假冒偽劣商品;同時,要積極拓展銷售渠道,不要過度依賴單一平臺或市場,降低因某個市場受限而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