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視覺中國
從稀土行業的需求端前景來看,這是一個應用極其廣泛,而且未來還有極大增長空間的行業。而且從供給端來看,這也是一個足夠稀缺的行業,之所以叫稀土,就是因為儲量尤其是可開采的儲量非常少。(稀土:讓美國“卡脖子”的核心武器)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稀土行業都應該一直很賺錢,但事實并非如此。2020年疫情之前的十多年,稀土行業其實一直舉步維艱,A股上的表現也很差,基本是十年陰跌。
一、此前,稀土賣出了“土”的價格
表面來看,直接原因是稀土價格從2007年之后就進入下行通道,用工信部領導的話說,就是中國的稀土沒有賣出“稀”的價格,而是賣出了“土”的價格。
從根本上說,問題出在兩方面:
一方面是需求的問題,過去需求的確不像現在這么好,比如傳統汽車、家電的銷量其實早就開始下降了,而新能源汽車、風電、新型家電、機器人等需求的確是這幾年才增長起來的。
另一方面是供給的問題,過去行業供給格局十分混亂,雖然總體儲量較少,但行業卻長期處于供給相對過剩和惡性競爭的局面,而這種過剩和我們國內的行業環境有直接關系。
中國是全球稀土儲量最大的國家。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統計,2020年全球稀土儲量達1.2億噸,其中我國稀土礦儲量大概4400萬噸,占全球儲量的36.7%,處于絕對的領先位置。排名二三的巴西和越南各有2200萬噸,占比18%,然后是俄羅斯和印度,分別占10%和6%,其他國家的儲量就很少了,加起來才11%。
可以看出,很多大國是缺稀土的,比如美國的儲量只有1%。尤其是中重稀土含量高的離子型稀土礦,基本只有中國、緬甸等少數國家擁有。
這樣的儲量結構下,中國的供給實際上直接決定了全球的供給,而遺憾的是,早期我國的稀土一直處于過度供給的狀態。2010年前,我國稀土產量逐年上漲,到2010年我國稀土礦產量達13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97.7%。
也就是說,全球幾乎所有的稀土都是來自于國內的企業。我們的企業并沒有把稀土當做一種稀缺的戰略資源,而是當成了短期變現的一個工具。而且,由于監管體系不完善,過去稀土行業很混亂,私采、盜挖、走私等現象屢禁不止。隨之而來的必然是供過于求,上游粗放開采,下游惡性價格戰,大量的稀土資源低價向全球出口。
二、當稀土行業真正具備了“稀”的特質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國家對稀土行業進行了大力度的供給側改革,核心是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從2015年開始不斷加強監管,倒逼供給出清。一方面提高行業和環境準入標準;另一方面規定稀土開采總量和出口配額,堅決打擊非法開采和超額開采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目前,國內稀土開采和冶煉分離總量都受到嚴格的指標管控,任何企業和個人不得無指標、超指標生產,而指標是由工信部、自然資源部每年分批下達。從2016-2021年配額的下達情況來看,礦產品的指標年復合增長率9.86%,冶煉分離配額年復合增速為10.13%,也就是說總量指標增長相對穩定,這等于給供給端上了一個緊箍咒。
嚴控之下,黑稀土逐漸消失,國內稀土礦供應出現明顯下降,一度從高峰時的13萬噸下降到9萬噸左右,近年來雖然由于需求和配額的增加導致產量有所回升,但在全球的占比也是明顯下降。
2020年,我國稀土礦產量14萬噸,占全球產量的比例從十年前的97.7%大幅下降到58.3%,這說明我們在有意識的讓稀土的供給變得更稀缺。尤其是2021年1月工信部出臺《稀土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之后,稀土開始真正變得“稀有”,供給格局重塑帶動行業價值重估。
第二件事是推動行業整合重組,提升行業集中度。惡性競爭的根源是產能過于散亂,所以整合重組也是必然選擇。2013年開始,國內就基本按照地域整合成了六大稀土集團,分別是中國五礦(湖南、廣東、福建、云南)、中鋁公司(廣西、江蘇、山東、四川)、北方稀土(內蒙古、甘肅)、廈門鎢業(福建)、南方稀土(江西、四川)、廣東稀土(廣東)。
2021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央企重組整合加速推進,稀土領域也是如此。市場預期的中國稀土集團在2021年底終于落地,國務院國資委占股31.21%,中鋁、中國五礦和贛州稀土集團分別占股20.33%。持續的整合重組將有效減少惡性競爭和價格戰,增強中國稀土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總結起來,稀土在全球范圍內產能有限,而作為主要產出國的中國監管強化和整合重組之后,稀土行業真正具備了“稀”的特質。
三、供需格局下,稀土行業的投資機會在哪?
該供給格局之下,當近兩年新能源汽車等終端需求爆發的時候,才能一飛沖天,擺脫“土”的命運。A股的稀土指數從最低點最高漲了5倍,而且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雖然后來出現劇烈波動,但截至2021年底依然有3.7倍的漲幅。
短期來看,稀土產業的波動勢必加劇,本輪周期最緊張的時候已經過去。但長期來看,稀土產業既是一個周期性較強的資源行業,又是一個具有一定成長性的科技衍生行業,具備一定的稀缺性。在本輪估值充分消化后,依然會有新的機會。
從國內稀土產業的格局來看,我國稀土分布呈現“北輕南重”的特征。輕稀土主要分布于內蒙古包頭的白云鄂博礦區和四川冕寧,其中白云鄂博礦區稀土儲量占全國稀土儲量的83%,全球儲量的38%,是世界第一大稀土礦,也是我國輕稀土的主要生產基地。南方多為離子吸附型稀土礦,也就是重稀土,雖然總儲量占比只有3%,但超過90%的重稀土資源都在南方七省區。
從資本市場來看,除了中國稀土在港股上市,六大稀土集團的稀土業務大部分都在A股有上市公司,包括五礦稀土集團旗下的五礦稀土,北方稀土集團旗下的北方稀土、盛和資源,廣東稀土集團旗下的廣晟有色,廈門鎢業本身就是上市公司。稀土公司的業務直接取決于它的指標,包括開采指標和冶煉分離指標。從近幾年的指標發放情況來看,依次是北方稀土、中國稀土、南方稀土、廣東稀土、五礦稀土、廈門鎢業,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北方稀土。
從機構的配置偏好看,最青睞的也是北方稀土。截至2021年中,共有306只公募基金持有北方稀土。北方稀土是全球最大的輕稀土產品供應商,主要是其股東包鋼集團擁有中國稀土儲量最大的白云鄂博礦的獨家采礦權,其儲量超過全國 的80%。
而且北方稀土獲得的配額也是六大稀土集團中的絕對主力,2021年北方稀土的開采和冶煉配額分別達到10.04萬噸和8.96萬噸,占到了總指標的60%和55%,是稀土行業的絕對龍頭。由于稀土行業還是有較強的周期性,機構又不太喜歡配置周期行業,所以除了北方稀土之外,機構對其他公司配置很少,其中相對受關注的是盛和資源,截至2021年中,共有137只公募基金持有。
總的來看,稀土行業近幾年發生了質的變化:一方面,需求端受益于新能源汽車、風電、智能家電、軍工、工業機器人等下游產業的加速發展,保持快速增長;另一方面,供給端行業監管重塑,集中度提升,使得原本就儲量較少的稀土更具稀缺性。
供需變革之下,稀土行業的投資價值大幅提升,雖然短期有估值高估的壓力,但長期來看,稀土行業依然具備一定的成長性和稀缺性,是一個典型的科技型周期行業。
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