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視覺中國
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錢,多數(shù)人也都在鉚足勁兒掙更多的錢。
因為金錢可以換取很多我們想要的東西,比如物質(zhì)上的房子、車子等等,甚至安全感、自由,自由包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以及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的自由。因此,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我們可以借助這個工具,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新基民的入門課》專欄全新上線,歡迎閱讀收聽!
一、三個賺錢模式
但只有知道錢從哪來,才能更有效率賺錢。那么錢是從哪兒來的?
首先,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用時間來換錢。大多數(shù)“打工人”都是通過工作來賺錢,每天花費時間和精力在工作上,月末拿工資。如果想賺更多的錢,就要更努力的工作,賺雙薪或升職加薪。但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每天只有24小時,因此不可能通過無限度的加班來換錢。
那么,除了用時間和精力換錢之外,還有哪些比較靠譜的賺錢辦法?
如果你也疲于單一的賺錢模式,那么歡迎你來到多維的金錢世界。一維的賺錢模式,就是通過時間精力、重復勞動換錢;二維的賺錢模式,就是用“獨到的知識和技術(shù)”換錢,也就是Know-how來變現(xiàn);三維的賺錢模式,是通過資本來變現(xiàn),也就是用錢賺錢。
我們了解到三個賺錢工具:資本、技術(shù)和知識,以及出賣時間的勞動力。那么在整個社會經(jīng)濟中,這三者的關(guān)系是如何運轉(zhuǎn)的?具體到我們個人,到底該參與哪個環(huán)節(jié),分配哪部分財富?搞清楚這一點,很重要。我們不僅要知道自己怎么賺錢,也要看到別人怎么賺錢,這將幫助我們看到更大的財富地圖。
二、捕魚青年的致富之路
彼得·希夫在《小島經(jīng)濟學》中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在一座小島上,有3個年輕人以打漁為生,他們每天的產(chǎn)量是一人一條魚,剛好勉強能吃飽肚子。3個年輕人深陷捕魚的忙碌中,一天又一天。
一段時間過后,小A按捺不住了,為了捕到更多的魚,小A犧牲了一天時間,制作了一張漁網(wǎng)。在漁網(wǎng)的幫助下,小A一天產(chǎn)量增加了很多倍,囤積了很多魚,他可以用魚去跟隔壁島民換椰子,跟做鞋的島民換鞋。魚起到了交換作用,其實也就變成了一種財富。
在這個過程當中,小A進入了二維的財富世界,他知道怎么織漁網(wǎng),怎么用漁網(wǎng)捕魚,這個就是Know-How,通過這種獨特技能,小A完成了靠獨特的知識和技能賺錢。那么如果小A想繼續(xù)升級,等待他的三維財富路線是什么?
另外兩個年輕人看到漁網(wǎng)這么有用,就問小A借漁網(wǎng),借用一天的報酬是一條魚。漁網(wǎng)除了工具屬性,它還是資本。在經(jīng)濟學術(shù)語中,資本指的是一種設(shè)備,這種設(shè)備本身沒有什么意義,其意義在于利用設(shè)備可以制造其他需要的東西。
小A想要的不是漁網(wǎng),而是魚。這張網(wǎng)可以給他帶來更多的魚,魚可以換更多東西。因此,這張網(wǎng)就是一種資本,是具備價值的。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小A可以不付出任何勞動,就能收獲更多的魚,他的財富無形中又增加了,這就進入到了三維的賺錢模式。
三、股票交易所的出現(xiàn)
那么當版圖放大,放大到一個地區(qū),一個國家,整個財富機器的運轉(zhuǎn)邏輯也是類似的。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發(fā)明了貨幣,也就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就像經(jīng)濟當中的血液系統(tǒng),將各行各業(yè)連接在一起,交換的效率極大提升,大家可以放開手大膽生產(chǎn),不用擔心交換不出去,整體財富也越來越多。而當財富越多,人們想要的也會越多。
年輕人小A不甘心偏安一隅,想滿世界打魚。回歸現(xiàn)實世界,1492年一位叫哥倫布的冒險家出海“淘金”,想發(fā)現(xiàn)馬可波羅游記中的白銀帝國——中國,但卻意外發(fā)現(xiàn)了美洲新大陸。這段歷史中有一個細節(jié),哥倫布最早的航海活動都是由歐洲的王室資助。在他之后,越來越多的船只被派出去“淘金”。
而更多的航海,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很快國王的錢不夠用了,于是國王開始拉著貴族一起合伙開公司。于是在16世紀末,最早的股份制公司在航海熱、淘金熱之后出現(xiàn)了,出多少錢,占多少股份,出海掠奪后的真金白銀就按比例分多少紅。
最早的時候,哥倫布也是參與分成的。后來,貴族的錢很快也不夠用了,他們就拉上了一般人、普通人,股份被劃分的足夠小,每一個老百姓都可以出錢成為股東。簡而言之,就是大家一起出錢投資,出海回來賺票大的,但如果虧了,那大家就一起虧。在此背景之下,東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這兩家航海巨頭不斷壯大起來。
早期東印度公司發(fā)行的股票
但股票發(fā)行多了,就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當船還沒回來,持有股票的人又著急用錢,手中的股票應(yīng)該怎么兌換。于是,股票交易市場就隨之出現(xiàn)了,1609年荷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證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這也是當時的全球金融中心。而400多年過去了,全球金融中心早已易主,但阿姆斯特丹創(chuàng)造的模式,已推廣到了全球。
普通人的閑錢,壓箱底創(chuàng)造不了任何的價值,但是流通到了交易所,進入了東印度公司這樣的上市公司手里,生產(chǎn)擴大成為了可能,為荷蘭人創(chuàng)造了更大價值,股票持有人也能分一杯羹。
看到有人賺錢,就越來越多人會參與進來,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資金涌入市場,自然也會吸引更多的公司上市。這些公司用股市獲得的資金擴大生產(chǎn)規(guī)模,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這就形成了第二道正向循環(huán)的機制。
這臺造富機器在荷蘭飛速轉(zhuǎn)起來了,荷蘭在17世紀成為全球經(jīng)濟霸主。
四、總結(jié)
1塊錢是怎么變成10000塊的?結(jié)合今天講的故事來一步一步看:
剛開始在小島上打漁的三個年輕人都是1,日復一日的+1、-1、+1、-1.....
小A制造出了漁網(wǎng),開始在1的后面做加法+1+2+3+4...+10...
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好多個小A的10被丟到這臺機器的運轉(zhuǎn)中來,10變成1000...
很多地方都開始效仿荷蘭,各個國家的股票市場發(fā)展了起來,1000變成10000、20000....
如果把景象萬千的各種產(chǎn)業(yè)理解成一幅大的拼圖,金融就是中間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貨幣就是其中流動血液。這套系統(tǒng)用簡單、直接、有效的方式把儲蓄轉(zhuǎn)為投資,實現(xiàn)資金跨時間和跨空間的交換。(引自《我們熱愛的金融》)
這就回答了“錢從哪兒來的?”的問題。
如果非要問人類財富發(fā)展的秘密是什么?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就是在社會大交換和大協(xié)作中, 1+1>2 ,有的人交換的是體力,有的人交換的是知識,有的人參與到股票市場和其他資本市場中,交換的是資源和資本。
一晃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成立400多年了,在這400多年中,社會不斷發(fā)展,分工越切越細,社會變成了精密運轉(zhuǎn)的造富機器,在這臺機器高速運轉(zhuǎn)中,你參與了哪個環(huán)節(jié),拿什么來交換?你貢獻了什么?這就決定了你的財富值。
因此,只有搞清楚我們參與了哪個環(huán)節(jié),通過什么來交換財富,掌握哪三種資產(chǎn),才能搞清楚為什么人與人的財富差距會那么大,才能搞清楚到底該如何增加自己的財富值。
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