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賺錢?
姜胡說總結了一條極簡且高效的路徑,這條路徑已經幫助多名社群成員賺到第一桶金:有效自學+正確做事+精準投資。
多思考,獨立思考。多學習別人思考問題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做簡單、有益的事,慢慢養成習慣。持續更新自己,持續正確地投資。
持續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做對別人、對社會有益的事,努力為社會創造價值。
做到這些,你的人生自然會變得豐盈,收獲財富只是順帶的事。
很早就應該明白的兩個道理:
(1)當你能給別人帶來價值的時候,你的回報很快就會得到。
(2)越懂得延遲滿足,你得到的越多。
不知道你玩過游戲沒?有的游戲是可以開外掛的。
開掛的人,知道什么地方有藏寶箱,什么地方有隱藏劇情,什么地方有副本、可以刷怪升級……
你和他們的發展軌跡根本就不在一個維度上。你什么都不知道,所有的劇情都需要自己去嘗試。和他們比起來,你就是個“弱雞”。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游戲,閱讀簡直就是在堂而皇之地作弊。你當下或者未來要經歷的, 很多人已經經歷過了,還留了一整部“攻略”給你。
一個論點產生的三個關鍵要素是:論題、結論和理由。
一個完整的論證過程由結論和理由共同組成,且有直實性的理由與邏輯推理得出了最終的結論。
判斷一個觀點是否合理,可以對浩成觀占錯誤的3個原因進行檢查:
(1)理由是否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
(2)對客觀事物的理解是否正確?邏輯推理是否合理完備?
(3)是否存在表達錯誤,尤其是主動為之的表達錯誤?
如果我有機會對20歲的自己說一句話,我會對那時的我說: 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利用你的時間。認真思考你真正的人生目標是什么,你該如何為此努力。
別人讓你做的,那是別人的方向。
如果你自己沒有方向,那么你一生都在努力實現別人的方向,在做別人讓你做的事,生活在別人的觀點和價值觀里,一直為別人而活。
我在30多歲的時候才明白這個道理。如今的我已經40多歲了,每過一段時間,我都會重新問自己一遍這個問題。
有兩類知識你一定不能錯過。
(1)延續了數百年、上千年,被無數人篩選、甄別,但依然留存下來的普適智慧;
(2)最新的科學技術與藝術。
商業的底層邏輯并不會發生改變,發生改變的是實現它的手段。
你曾經遇到過的問題,一定還有人會遇到;你知道的,也許別人并不知道。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他們。這就是我要和你分享的,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種杠桿形式——利用互聯網。
(1)將關注點放在那些邊際成本為0的產品(類似軟件、寫作、自媒體都是很好的讓知識得以變現的手段)上,快速推廣和復制。
(2)利用知識(信息復制成本為0)引流,獲得大量用戶。
一旦你獲得了他人的信任,又能代表他們的價值觀,他們想要買東西的時候就更傾向于選擇你,而不是其他沒有情感連接的品牌。
錢的另一個本質是對信用的度量。
只有如此,你才會充滿熱情、保持專注,“愛覺不累”,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
怎樣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呢?
兩個方法:
一個是開闊視野,讓自己看到,然后追上去。
另一個就是從自己當下從事的工作中去挖掘。
記錄下每一個讓你充滿干勁、帶來心流體驗的事。看看一直做哪些事,能給你帶來很好的未來(從歷史中尋找榜樣)。如果找不到,那就去擴展自己的認知,接觸更多的新事物。
記住那句話:“如果他可以培訓你,那么他同樣也可以培訓他人來取代你。”
等著別人喂飯吃的人是不可能賺到錢的,但你可以反過來賺他們的錢。
懶惰是他們的剛需,不愿意思考是他們的底層需求。如果你能夠理解這一點,你這輩子不會缺錢,因為你總是可以把一些東西“掰開了、揉碎了、嚼完了”以后,再喂給他們。
這個比喻雖然有點惡心,但這就是真相!
有一句話特別像是在罵人,叫“用戶不是人,是某一種應用場景下的需求的集合”,說的就是在這種閱讀、理解、隨手“寫點什么”等之后,對人的重新理解與解構。
理解了這個概念, 我們就能能明白: 我們所說的用戶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不是簡單的性別、年齡、城市、收入,而是一部分人在某一個具體應用場景下的“需”和“求”的集合。
去主動了解他人,而不是讓他人了解我(獲得他人認可是人類的底層需求之一)。
你越理解他人,就越知道怎樣為他人創造價值。
一直站在“村口”,你是想象不到“城里”會發生什么情況的。
先動起來,走到你目之所及的最遠處,當你到了那兒,便能看得更遠。
美國空軍上校約翰·包以德提出了一種理論:“包以德循環”(OODA Loop)。0 (Observe),觀察; O (Orient),調整; D(Decide),決策; A(Act),行動。
通過觀察(Observe)外界發生變化的情況,及時調整(Orient)評估,確定下一個行動方案(Decide),快速采取行動(Act)。緊接著,進入下一個循環。
目標只有一個,先把它做出米。最好在不花費什么成本的情況下,快速把它做出來。
失敗者想得多、計劃多,但總有一些事情在我們的計劃之外。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化。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中給出了一個對抗脆弱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用最小試錯方法提高在不確定性事件發生時獲益的概率。
不怕出錯,主動擁抱不確定性,時刻挑戰自我去應對新局面,用最小的成本試錯,通過試錯不斷學習,增強肌肉,提升自身的抗擊打能力。
利用互聯網,分享真正有用的知識,是這個世界上成本最低 的行為!沒有之一。
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 只考慮自己想要干嘛,而忽略了別人的喜好。
換位思老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說的東西人家都不愿意聽,邏輯再嚴、再令人信服,也是瞎耽誤工夫。
說別人關心的、對別人有用的東西,這是第一原則。
不要異想天開。腳踏實地一點,別輕易把目己辛辛苦苦攢卜來的錢拱于送人。 不要相信天上掉餡兒餅的事。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跟著他就能發財,恭喜你,你被選中了。
選中你的原因不是你多有才華,關于這一點你過去的生活經歷已經證明過了(雖然你可能不這么認為), 也一定不是你長得多好看。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認為你蠢!
當你被所謂的幸運砸中的時候,你應該思考,而不是感到興奮,“擁有一樣東西的最好方法,是讓自己配得上它。”(查理·芒格)
人也一樣,長期處于封閉狀態中,不和外界接觸,必然會落后。
職場10000小時理論踐行者
你若有顆種子,便能期待奇跡。